近日日本北海道发生规模6.7强震,出现土壤液化情形,然而同位处地震带的台湾,像是台北盆地跟西南部平原,有部分区域都存在土壤液化风险,地震发生难以预测,土壤液化的潜在危机犹如一颗未爆弹。
土壤液化是由于砂质土壤加上高地下水位,遇到一定强度地震时,导致类似砂质颗粒浮在水中的现象,使砂质土壤失去承载建筑物重量的能力,建筑物因而下陷或倾斜。
土壤液化的促成要件有三样因素:鬆软的砂层、高地下水位、强烈的地震,而政府公开土壤液化潜势图分为3个等级,低潜势区、中潜势区、高潜势区。
低潜势区:代表地下水位低,强震时会发生液化的土层较薄。
中潜势区:代表地下水位在中间,强震时会液化的土层厚度中等。
高潜势区:代表地下水位高,一旦地表发生强烈震动,会发生液化的土层较厚,所以对于建物的危害也更大。
现在可以透过上网查询自宅是分布在哪一个潜势区域,
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"https://www.moeacgs.gov.tw/2016.htm",
若发现自宅位于中、高度潜势区也不用太紧张,只要符合营建署公布特定条件,受土壤液化影响可能性并不高。
基本上,921大地震之后设计之新建筑皆已考量土壤液化问题,民众无需过度恐慌,也就是921之后设计兴建的建筑均已可以达到抗液化的安全性,可以不用过度担心。内政部营建署也推出各项配套措施,包括问答集、自主检查表、谘询服务申请书、各县市及大地技师、建筑师公会谘询窗口等,协助解决民众疑虑。